军武次位面 作者:乐乐中国配资网网站
印巴空战结束至今已过去三个多月,但从结果来看,歼-10CE目前的表现和大家最初听到喜讯时的期待,仍存在一定差距。外界原本预期它会迎来火爆的出口行情,然而现实却并未如此乐观。甚至连之前几乎板上钉钉的埃及订单,如今也出现了不确定的迹象。对此,长期观察国际军售市场的“Defence Security Asia”网站,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,对歼-10系列的发展历程作出评价:它已经从“中式F-16”完成了进化,蜕变成了定义全球空战新高度的半隐身战斗机。 在该网站的分析中,歼-10系列早期的发展过程,可以说是许多普通国家在四代机上摸索的缩影。它起步于全球四代机基本成熟的时期,但由于自身航空工业底子有限,不得不依赖外部大国支持。尤其是在发动机领域,长时间依赖俄制AL-31FN发动机,使得歼-10的成长之路颇为坎坷。虽然最终实现了量产,但整体表现算不上抢眼。然而,歼-10C的出现扭转了局面。搭载国产涡扇-10B发动机后,它终于摆脱了对进口发动机的依赖。同时,借鉴部分歼-20的五代机技术,让这款战机在性能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。 如果从现在的标准来衡量,歼-10C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航电系统。它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,是霹雳-15远程空空导弹的有力支撑。即使单机作战,不依赖体系化作战平台,歼-10C在空战中也能压制法国“阵风”这种受限于机头雷达口径的对手。另一方面,歼-10C的隐身能力虽然不像五代机那样彻底,但在座舱、进气道等主要反射源处经过优化,使得雷达反射截面积降低了一个数量级。正是这种改进,让歼-10CE能在实战中成功发射霹雳-15E,而未被印度的预警机锁定。 总体来说,歼-10CE是一款性能均衡、性价比极高的四代半战机。单机能力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中小国家的需求,如果配合成套体系出口,空战射程可拓展至150公里以上,战力相当强大。更何况它的单价不足一亿美元,只有欧美同类机型的一半,对于有政治合作基础的国家来说,无疑极具吸引力。那么,为什么它至今没有打开更大的出口市场?原因主要有两点。 第一,时间过于短暂。战斗机作为战略级装备,从谈判到签约往往要经历数年周期,不可能因为一次战绩而立刻大卖。就连巴基斯坦,当年面对美国拒绝出售F-16V、印度接收“阵风”的局势,也花费一年多时间才最终决定引进歼-10CE。再看韩国的K-9自行火炮,从首个出口订单到真正打开市场,前后也拖了15年之久。孟加拉、印尼等潜在买家即便对歼-10CE有兴趣,也必须经过长期磋商,不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就成交。 第二,歼-35的市场挤压效应不可忽视。法国“阵风”之所以能卖得火,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在短期内没有五代机可供选择,那些想要摆脱美国依赖的国家,只能退而求其次。而中国明显有意推动歼-35大规模出口,对于巴基斯坦、埃及这样追求先进性的国家来说,与其花重金采购四代半战机,不如一步到位选择能与F-35正面对抗的歼-35E。这也是埃及在谈判中迟疑的根源之一:如果能借购歼-35E获得海湾国家的经济支持,那无疑更具吸引力。 “Defence Security Asia”网站的总结颇为乐观:歼-10的发展历程,见证了从艰难起步到走出独特技术路线的全过程。歼-10CE也许因为面世稍晚而失去了一些市场机会,但它对未来歼-35E等机型的出口开拓,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。换句话说,哪怕歼-10CE本身在军贸上未能“大爆单”,它依然是中国航空工业跃升的重要基石,其技术成果和实战经验终将在后续机型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。 发布于:天津市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